屈原投的江是哪条江
屈原投的江是哪条江,屈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每年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的结局是选择投江以身殉国,那么下面大家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屈原投的江是哪条江的相关知识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汨罗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扩展资料:
屈原在汨罗留下很多故事。
有一天,屈原来到汨罗江南岸的罗子国国都。国王好酒好菜伺候屈原,哪知屈原无心吃货,终日愁眉不展。国王见了,好生疑惑。于是陪屈原登城楼,观景色。谁知屈原登上城楼,直盯着西北方。望呀望呀,好像望到了楚国郢都的楼阁,于是,头也昂起来,手也举起来,好像自己是展开双翅的飞鸟,可以飞向日夜想念的郢都。
后来,国王要在宫廷中收留屈原,没想到屈原提出不要楼台亭阁,不住繁华的街市,只愿意住在渔村,和百姓在一起。后来,罗子国灭亡了,古罗城毁灭了,但古城的西北面,至今还留着一段土城墙,据说,那就是当年屈原西望郢都的地方。
传说汨罗江边清凉山,有个南阳庙。庙里闹“黑猴精”,没人敢去。屈原流浪到此,选择清静,所以,不信邪,就住在南阳庙。没想到,睡得舒舒服服,不要说黑猴精,连猴崽子都没见着。大家一传十,十传百,越说越神。说屈大夫的诗文可以驱邪气。百姓们就送去许多竹简,请屈大夫写些诗文,拿回家里,保平安。
五月初五这天,屈原换上新袍,配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骑着一匹精瘦的白马,离开驻地西行三十里,来到湘江和汨罗江汇合处,水流汹涌,名叫罗渊,又叫河伯潭。屈原独立江边,昂首北望,仿佛看到失陷的郢都,尸横遍野,百姓正遭杀戮。他怀着满腔悲愤,抱着一块大石头,纵身跳入滚滚江流。
十天后,也就是五月十五,渔民找到了屈原的遗体。至今,每年五月初五,汨罗江百姓举行龙舟赛,以再现屈原投江后百姓们争先恐后,快速划船去寻觅屈大夫的情景;而把五月十五定为“大端阳”再赛一次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遗体打捞上岸。
投江后,屈原的脸被江里的恶鱼吃掉了一半。屈原的`女儿女媭,拿出所有的金银首饰,给屈原打了半边金脸。
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女媭将屈原安葬在汨罗江北岸的汨罗山上。传闻奸臣得知许多人在汨罗山上把他们骂的狗血淋头,皆因屈原阴魂不散,于是要来汨罗挖坟鞭尸。女媭连夜再造假坟,让那些奸臣们真伪难辨,不好从哪下手,于是就有了十二个坟冢。
传说屈原投江后的第二年清明节,他的学生宋玉和景差,乘坐一只大木船,经过长江、洞庭湖和湘江,来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沉沙港,祭拜屈原,招魂屈原。屈原的灵魂说,既然故乡已被秦兵侵占,我就永远住在这自由的水乡。
屈原跳的是汨罗江。诗人屈原曾于公元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这一年大概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屈原当时六十二岁左右。
扩展资料:
当地传说,屈原投江始不沉,待衣裤装满泥沙才自沉下去,因此今又称此地为沉沙港。屈原自被楚襄王放逐于洞庭湖一带后,无日不为他的祖国的命运忧心,想到处于战乱中的同胞的悲惨处境,他更痛心。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楚襄王逃陈。
屈原惊悉后,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经汉水北岸,永远告别了故乡秭归和首都郢,然后南行长沙。但心中总在眷恋着祖国,于是又折回洞庭。残酷的现实终于使他感到了绝望,自度已无出路,平生的理想和抱负都已付诸东流,便在汨罗写完《离骚》的最后一章后,在此怀沙自沉。
汨罗江边的百姓纷纷划着各自的船只往屈原投江处,想抢救这位爱国诗人。人们担心江中的鱼虾啃噬屈原,在划船前往营救的同时,纷纷把自己船上的粽子投向江中喂鱼虾,由此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但是一代爱国诗人还是无法抢救生还,屈原投江几天后才被渔民打捞上来,头部已被鱼虾噬去一部分,其女儿女婿便给他配上半个金头埋葬,女婿担心有人掘墓盗金头,遂以罗裙兜土筑疑冢,遇神助一夜间竟筑成12座疑冢。
文档为doc格式